一老一小:中国亟待补上这两个免疫屏障短板
原标题:一老一小:中国亟待补上这两个免疫屏障短板 应对奥密克戎,老小两中国目前的中国免疫屏障尚存两个短板:一老一小。当务之急,亟待是补上要针对这两个年龄群体加强疫苗接种,填补免疫空白。免疫 新冠肺炎对于老年人的屏障风险是疫情之初就已经明确的科学事实,从全球来看也如此。短板截至目前,老小两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中国人数已经超过600万,从各个国家报道的亟待数据来看,平均年龄都在70岁左右。补上截至2022年3月18日0时,免疫香港地区累计报告死亡个案5188例,屏障80岁以上的短板占70.5%,70~79岁占16.7%,老小两60~69岁占8.3%。其中近90%没接种过疫苗,接种疫苗者的病亡率是0.04%,没有接种或者没有全程接种的,病亡率是1.25%,相差31倍。 而近期一项基于英国本土约150万例感染者的研究也显示,对于0~9岁儿童而言,奥密克戎感染导致的就医及住院风险,并没有低于德尔塔。这也是目前最大的奥密克戎及德尔塔的比较研究。 奥密克戎的流行,目前尚看不到拐点。但已知的事实是,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住院、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80岁以上老人加强免疫比例仅19.7% “根据奥密克戎的流行病特征,无症状和轻症居多,传播更隐匿,即便不出门的老人,也会因家人导致感染。同样是感染,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风险极高,这是我们当前最担忧的地方。”一位流行病学专家表示。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一直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多次对老年人接种进行了部署安排,各个地方也在积极组织协调,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老年人的接种率。即便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还处于免疫空白。 从数据来看,截至3月17日,中国还有52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其中占比最大的是80岁以上人群。 分不同年龄层来看,截至3月17日,我国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的老人中,接种一剂次的比例分别是88.8%、86.1%、58.8%,完成全程基础免疫的比例分别是86.6%、81.7%、50.7%,完成加强免疫的比例分别是56.4%、48.4%、19.7%。 尤其80岁以上老人的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曾说。 3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表示,“在防控实践中,新冠疫苗接种凸显了对老年群体的保护作用,但从目前各地的接种情况看,部分地区的老年人接种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这样的接种短板,对老年人意味着什么? 按照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统计数据,相较于18~29岁的年轻人,65~74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4倍,死亡风险提高了65倍;75~84岁的人群住院风险提高了8倍,死亡风险增加了140倍;85岁以上的人群住院风险增加了12倍,死亡风险提高了340倍。 2月8日,在意大利罗马,医护人员搀扶一名老人去接种新冠疫苗。当日,意大利部分大区开始为80岁及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图。 从香港第五波的疫情中可以看到,可以看到接种疫苗与否的区别。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18日0时,累计报告个案数1004313例,累计死亡个案5188例,整体病死率0.52%。死亡病例中,80岁以上的占70.5%,70~79岁占16.7%,60~69岁占8.3%。其中近90%没接种过疫苗,接种疫苗者的病亡率是0.04%,没有接种或者没有全程接种的,病亡率是1.25%,相差31倍。 也因此,如何弥补这个短板,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事情。但推动老年人的疫苗接种,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 提高老年人接种率的几个难点 “我们不敢打,一方面是基层不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的能力问题,另一方面也是长期以来的医患信任关系相对薄弱,且除接种反应补偿外的其他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相对缺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位基层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表示。 事实上,因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的确给基层接种人员带来了困扰。“老年人有很多基础疾病,很多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无关,但是这个很难给他们讲清楚,所以接种起来比较谨慎。”另外一个接种人员表示。 由于60岁以上人群多有基础疾病,但又同时面临着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所以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对此人群的接种也给予了详细的规定,建议“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对于“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建议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若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对于老年人接种后的风险控制,也制定了详尽的防护措施,“要求必须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生保障,接种完留观30分钟。”地方疾控负责人表示。 从目前已有的新冠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数据看,老年人群与其他不同年龄组,并无差异。 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21年6月29日刊发的一篇《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论文,收集了497743人次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发现,12~18周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到11.31%,以疲劳及接种部位疼痛为主。其次为30~39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60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老年人群接种的不良反应并不其他年龄组高。这一结论,在其他疫苗中也得到了证实。 在《促进老年人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专家共识》中指出,2017年,国外一项系统综述纳入了7项RCT研究评估流感疫苗在老年人群中的安全性,结果显示标准抗原含量灭活疫苗和高抗原含量灭活疫苗均未报告任何疫苗相关死亡事件、格林-巴利综合征或过敏反应。美国一项RCT研究纳入了9172名≥65岁的研究对象,结果显示,高抗原含量灭活疫苗和标准抗原含量灭活疫苗接种后的180天内,分别有6.7%和6.5%的参与者经历了严重不良事件,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也因此,就安全性而言,并不构成老年人接种的障碍,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确难度很大。 “老年人接种意愿低,可以上门接种,但不良反应处置还比较难,特别是处理异常反应。社区按照过去的接种要求,留置半小时,老人坐不住。上门服务,如果每个都要留置半小时,效率又太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步的工作要更健全。”一位地方疾控的负责人表示。 奥密克戎导致儿童感染住院风险不低于德尔塔 除了老人,免疫屏障的另外一个短板,是儿童和青少年。 3月19日,在深圳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林汉城表示,近期在深圳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儿童占比20%。而在这20%的儿童病例中,6岁以下的儿童占比一半,年龄最小的是1月龄。说明儿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普遍易感,比德尔塔变异株明显增高。 3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没有接受新冠疫苗接种的人,对于新冠病毒都不具有抵抗力,如果儿童、青少年感染了新冠病毒,一般来说症状相对比较轻,或者说自我感受不到、感受比较轻,这时候容易被忽略。在疫情期间,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比较集中的场所,像学校,一定要加强症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可能感染的学生,以便把疫情控制在萌芽当中。 2021年11月13日,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新冠疫苗接种点,医护人员为一名小朋友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图。 近期一项基于英国本土百万例感染者的研究也显示,对于0-9岁儿童而言,奥密克戎感染导致的就医及住院风险,并没有低于德尔塔。这也是目前最大的奥密克戎及德尔塔的比较研究。 3月16日,柳叶刀发表了一项来自英国剑桥大学Tommy Nyberg教授团队的大型研究,比较奥密克戎与德尔塔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免疫状态的人群感染的严重程度,包括就诊、住院治疗及死亡风险的变化。 该研究收集了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间英国本土1516702名新冠感染者数据,其中包括1067859名奥密克戎感染者和448843名德尔塔感染者,结果发现,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感染者整体的就诊风险降低44%,感染后14天内住院风险降低59%,感染后28天内死亡风险降低69%。 但这一下降,在0~9岁的儿童身上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奥密克戎的高传播性导致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就诊风险和住院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和之前的毒株相比,奥密克戎主要感染上呼吸道,儿童气道较小,症状更明显,就诊和住院概率更高。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早期进行的几项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率低于成人。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儿童和青少年的感染率和症状性疾病率相当与成人相当,并且高于50岁以上成人年的比率。于是美国、英国等多国都启动了儿童和青少年的新冠疫苗接种和加强针。 目前,中国已经启动了3岁以上儿童的新冠疫苗接种,不过,并没有启动加强接种。同时,3岁以下儿童尚未接种。这两个因素将加大儿童人群的感染风险。 “新冠疫苗在接种后的6个月,抗体水平会衰减,所以在6个月后的保护能力有所下降,3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的加强针有必要启动。因为奥密克戎的隐匿传播,一旦学校感染,将成为一个放大器。”上述流行病学专家表示。 在本轮奥密克戎中,学校聚集性暴发已出现在多地。 北京在3月7日至3月15日累计报告43例感染者,其中5名小学生感染,4名在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 江苏在3月4日、5日,发现7名感染者为同一小学师生,4名为确诊病例,3名为无症状感染者。 青岛莱西3月4日发现3名莱西七中学生确诊(发热门诊),3月4日至10日12时共报告了304例确诊病例,其中217人(71.4%)为学生,以及472名无症状感染者,由学生感染后波及家人。 吉林市农业科技学院3月6日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3月9日发现68例新冠感染者(20例确诊、48例无症状),3月11日累计共91例感染者(25例确诊、66例无症状)。 “不仅儿童和青少年需要尽快启动加强针,还需要考虑3岁以内孩子的防护,保障这个群体的安全。”上述流行病学专家表示。 3月20日在“新冠防疫新进展高峰论坛·2022第一季”在线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坦言,在下一步的抗疫工作中,如果做好几方面的工作,就可以赢得智慧抗疫的胜利。他认为,首当其冲的便是疫苗接种必须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才能具备初步的逐步放开的条件。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通快递寻求于港交所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公告
- 杭州召开重磅会议!阿里、顺丰等60家企业参与,市长姚高员会前赴蚂蚁集团走访调研
- 美联储发出警告:投资加密货币要做好资产归零的准备
- 杠杆资金连续增仓9天 融资客青睐计算机和电力设备板块
- 促消费福州端出多道“硬菜”:再发1000万元商贸消费券,年底前举办多场展会
- 全球交易员都在打听“谁是植田和男” 整个周末可能都会扑在研究此人上
- 谁是植田和男?市场懵了
-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林建华:加快制定存款保险法
- 隔夜要闻:美股三连阴标普指数跌破4000 马斯克再次公告取消收购推特 AMD称将推出全球最快游戏处理器
- 全面注册制之后 A股市场交易生态可能会发生这些变化
- 避免地产债务危机传染?越南出“奇招”:允许用其他资产偿债
- 如何发展新型储能、打破瓶颈? 代表委员热议新能源
- 沙特称“欧佩克+”石油减产计划将持续至2023年年底
- 全国工商联报告显示:民企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 Intel纯小核12代酷睿首测:功耗神奇!单通道内存要了亲命
- 新增就业1200万,中国如何实现新目标?
- 小米Q3仍未回到正常增长轨道,王翔:高端战略速胜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 全面注册制之后 A股市场交易生态可能会发生这些变化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
- 提前还贷热潮 提醒促消费的工作要做细
- 搜索
-